大人的故事時光

作者簡介─關於夏一古

以「故事療癒人」為職志,擅長說故事與多元靜心導引。

喜歡說故事給心裡住著小孩的大人,也喜歡說故事給心裡住著大人的小孩。

藉故事啟動心靈衛星系統;藉冥想與心靈書寫導航回返內在心家。

願我們在故事與多元靜心裡,修復成長痛與看不見的心傷,練習當自己的時空超人,解救困在暗夜密室的內在小孩。

在生命長流裡,好好認識自己,好好找回自己,好好愛回自己


專欄文章列表

《我盼望 I Wish You More》─與孩子同在的祈禱

有了孩子後,隨著孩子的成長,身為父母,自然有跟隨他們年紀而增生的各式煩惱與教養上的挫折感。除了閱讀教育或心理叢書以增益親子正向的互動溝通外,總覺得心裡還有一塊柔軟需要安撫。靜心或是祈禱,是一條通往內在的道路,透過祈禱,我們期望不以自己的有限羈絆了孩子,希冀連結無限的力量,讓自己與孩子保持覺知,活出此生的豐盛。這個時候,這本溫柔且靈動俏皮的繪本《我盼望 I Wish You More》,就成為案頭上療癒靈魂的最佳推薦。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I wish you more hugs than ughs. 我盼望,你的抱抱比煩惱多。」

「I wish you more pause than fast-forward. 我盼望,你『停一停』比『快一點』多。」

「I wish you more tippy-toes than deep. 我盼望,你墊起腳比沉下去多。」


「I wish you more can than knot. 我盼望,你的『沒問題』比『打結了』多。」


先分享書中這幾頁文字(建議優先讀英文且搭配圖),是不是與想像的《麥帥為子祈禱文》很不一樣?更多的是,簡短且押韻的文字深深地讀進我們心裡,優先安撫與照顧了我們的內在小孩。重要的是,這些祈禱含有與孩子(包括自己的內在小孩)「同在」的頻率。人生中不總是豔陽晴天日,陰霾濕雨天也佔據人生,而這些好難的曾經,請記得,我們跟孩子都有過。


即使在教養感覺挫敗時,讀這些文字,也彷彿有個溫柔的大人正輕輕地拍著我們的背,告訴我們沒關係,而這一瞬間,我們變成小孩,在文字裡被撫慰與深深地愛著。在我們習慣且無察地喊著快一點時,能夠及時踩剎車,等一等孩子此刻的慢。當我們蓄足內在滋養,自然就能將目光從自己的困頓處移動到孩子的困頓處,同理他們也如同我們一般,也許這時候來個擁抱、也許暫停一下下,對此刻的親子衝突是最佳解方。之後,我們或許就能夠有智慧地踮起腳跟,避免親子關係下沉;可以容納更多孩子出現卡關的階段,不讓問題成為彼此無法解套的心結。

又或者我們與孩子相親相愛的每個日常時,如下的祈禱,更適合日日合掌祈願。


「I wish you more give than take. 我盼望,你付出的比得到的多。」


「I wish you more we than me. 我盼望,你的『我們』比『我』多。」


「I wish you more will than hill. 我盼望,你的『可以』比『好難』多。」


「I wish you more unbrella than rain. 我盼望,你撐傘比下雨多。」


穿透表象圖文,去看這些盼望裡最希望連結的,莫過於孩子的內在勇士質地。我們不可能時刻守護在孩子身邊,於是若果有一日,他們遭逢了人生中的暴雨,我們盼望,他們有能力為自己擎撐擋雨巨傘;他們擁有智慧挑戰困難,身邊總有愛環繞,有夥伴一起克服困難。


日本作家柳田邦男於《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一書中曾提及「繪本的存在不單是為了孩子。我認為,繪本裡有靈魂的語言,可以在靈魂的層次上溝通。」也喜歡作家提出的「人生三讀繪本」概念,一是「自己幼年」因為圖像的可親而被吸引閱讀;二是「為人父母」時做為親子教養橋樑與增益閱讀力的共讀;三是「為自己」而讀,此時人生已有過一定經歷,對至簡的文圖有更深的共鳴,更能深入的覺察身心。

《我盼望IWish You More》就是這樣的一本繪本,光是為自己朗讀,就能深深地帶入暖陽照進心裡。當然,也適合閱讀給孩子聽,這些盼望裡涵蘊我們至深的愛。


「I wish all of this for you, because you are everything I could wish for…and more. 這些都是我為你許下的願望。因為,你是我盼望的一切。」


《我盼望 I Wish You More》

作者:Amy Krouse Rosenthal   

繪者:Tom Lichtenheld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正方形》─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正方形》繪本封面

由繪本界的黃金搭檔麥克.巴奈特與雍.卡拉森攜手創作的形狀三部曲之一:《正方形》是這期專欄文章想推薦給大家的繪本。


人如其形的正方形,個性十分板正,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地底下的正方形石塊推至山頂。一日正在推石上山時巧遇圓形,圓形一見到正方形身旁的石塊驚為天人,大讚正方形是雕塑家。對於圓形所說的「雕塑家」是何定義尚不能意會之際,圓形已然提出邀約。她希望正方形也為她雕塑一尊圓形石雕,並且給出隔日的期限後便離去。正方形還沒來得及拒絕,只能悶著頭接受這項邀約。認為圓形堪稱完美典範的正方形,也想為了友誼而全力以赴。是此心念,開啟了正方形對石塊雕塑的行動。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起初還抓不清石雕的要領,正方形大力敲鑿,但石塊完全不按照他的意志呈現出圓潤角度,就在正方形逐漸修整敲打的過程中,一座大石塊漸漸地化為一灘碎石,讓一心追求完美的正方形陷入困境。有意思的是,繪本作家為了增添畫面的故事性,還為正方形的處境加上淒風苦雨來映襯心情,最後又累又窘的正方形實在撐不住身心的疲累,在雨中陷入沉睡。

等他一覺醒來,發現已經天亮,而圓形也已悄然而至,準備來欣賞正方形的石雕作品。


眼前正是一圈碎石塊堆砌成一個水池,圓形站在石塊上方注視著水池裡自己的倒影時,更是連迭驚嘆正方形天才縱橫的創意。當我們看著繪本時,也忍不住讚嘆命運的巧手安排,正是所謂的好事往往發生在乍看之下的壞事裡。


「你是天才!」圓形說。


他真的是嗎?這是繪本作者在書末對讀者的提問。


如果從正方形的角度來看,他根本不是雕塑家,每天只是例行公事推著石塊上山,卻想不到有人能以欣賞的角度鼓勵他,而他為了回應圓形熱切的鼓舞,於是一心投入雕鑿,儘管最後貌似搞砸一切,只剩一堆殘破的碎石與一窪雨水,當下的他一定覺得自己陷入困境。


但絕境重生的力量,有時就出現在這樣的時刻,那些貌似的破碎,隱含著宇宙的完整。未來,如果你問,正方形還會繼續雕鑿石塊嗎?我覺得,會。因為這一次的美好經驗,我相信在正方形心裡已經深埋美好的心靈圖像。而我們也從中學習,雕塑不一定要透過本體的相像,而是可以透過意境的塑造,比如鏡映,更能傳達藝術美感。

從其他視角來看圓形的行動,其實正是傳遞著「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美好。當她以正向語言讚賞朋友,一方面點亮了朋友內心的光亮,同時也照亮自己的視野;而她心存善念善想,於是口吐芬芳,自己也滿溢馨香。


看到這裡時,回想起自己的生命經驗,生命的高光時刻,的確都在陰暗低谷後,彷彿這些陰影背後都深藏著生命大禮,而這些低谷時刻,好幾次都因為有人給予真心讚美與鼓舞,意外開啟一條非自己原先預想的道路,比如聲線好聽思慮縝密,因此開始主持公司的大大小小活動;比如創意與心思細膩,因此開啟了活動企劃之路。我想,正因為這些讚美被轉化為成長的動力,結果日後收穫了生命中的甜美豐收。


讓我們一起學圓形,當一個錦心繡口可以贈人玫瑰的人,為生命中所相遇的正方形們,給予他們正向語言鼓舞吧!


《正方形 Square》

文:麥克‧巴奈特(Mac Barnett

圖:雍‧卡拉森(Jon Klassen )

譯:柯倩華

出版: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100顆種子》—為生命的每顆種子獻上美好祝福

《100顆種子》 繪本封面

有一棵松樹,滿懷期待松果的種子隨風飄揚時,能讓新生命有機會落土,再長成一棵結實高大的松樹。但是松樹其實知道,這100顆種子,不見得都有機會落在適當的土地上,它們將會各自經歷各自的命運,寫下專屬自己的生命故事。

有10顆種子,落在車流奔騰的大馬路上,再也沒有機會成長。

有20顆種子沉入河裡,被魚吃進肚子裡。

有10顆種子落在岩石上,險峻的環境,看來絕無生機。

有25顆種子被鳥叼走,有的被吞入肚子,有的不知去向。 

有5顆種子被蟲蛀壞了,沒機會發芽。

有10顆種子被松鼠帶走,有10顆被淘氣的小男孩撿走,然後不知下落。

最後只剩10顆種子落在泥土裡,但是7顆卻死於乾渴,只剩三顆存活。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當陽光、空氣、水給了三顆種子希望,生命的考驗卻只讓一顆順利發芽,於是這顆發了芽的種子,看起來是母樹全部的希望了。結果,卻被一隻兔子,一口咬下剛冒出的嫩芽。

繪本故事到這裡,看起來好像已經為100顆種子的命運寫下終結。乍看之下,似乎是一段悲傷的故事,但生命其實並不像我們瞥見的一角如此脆弱,那些我們覺得毫無生機,不知去向的種子,在繪本故事的後來,一一述說了各自的出路與生機。

藉著那些苦難的挑戰,有的種子在岩石的隙縫裡,緊抓著風帶來的泥沙,長出了它的嫩芽。有的種子藉著鳥吃進肚子又拉出來,轉化後成了春泥一般,在土地紮根成長。最後,有10顆順利長成松樹,遙遙地與它的母樹在泥地下根土相依,成了母樹最期盼的松林。

樹早就知道:如果我們願意耐心等待,事情終究會有好的結果。

繪本用這樣一段文字,為這100顆種子寫下最美的ending。

這本《100顆種子》雖然藉著松樹種子描繪它們的命運,但我們其實都能在其中,找到與自己相仿的生命經歷,因此感覺觸動。

在我們人生的旅程中,我們也曾經寄託希望於生命的種子,趁著熱風吹來的時候,這些種子飛啊飛的,各自飛向它們的命運。有的種子,落在了本來毫無預期的地方,在它成長的路上,可能落在了不利生長條件的馬路上,因此感覺挫折傷心;又或是落入河中被魚吞食,又或即使萌發綠芽,卻被兔子一口吃掉,毀滅了之前所有的努力,因此感覺委頓失意。但也有一些種子,即使遭逢磨難,卻像淬鍊出它獨特的生命力,就像落在岩石上的種子,最終也自成一格綻放它的生命力。又或即使被鳥吞入肚子,鬼使神差般地借力使力下,又重回大地懷抱,因此有機會落土生根,長好自己。

經常在閱讀繪本時,會感覺某些故事情節深刻地觸動到自己的生命經驗,在闔上書本之際,我會深深地呼吸,閉上眼睛,安靜地去連結這段生命經驗,進入回憶裡,跟經驗裡的自己好好對話,好好讚許與好好鼓舞那個經驗裡的自己。因為,當我重新跟它連結,彷彿彼此氣根相連,可以共同傳輸自己的生命力,滋養彼此。我總是會想像,自己與過往生命經驗裡的每個自己是共生在生命之林,在時間與智慧的催化下,不管哪個生命經歷的自己,都其實好不容易,都努力著長好自己、茁壯自己。

叔本華曾說:當你回顧一生時,它看似規劃好的劇情,但當你身歷其境時,卻是一團亂,只是一個接著一個而來的意外。事後當你再回顧它時,卻是完美的。

我想,每一段生命經歷,無論起始或過程是否一團亂,最終的完美或者並非俗世裡的可圈可點、飛黃騰達,而是終於在回望時,由衷地感嘆「啊!原來如此」的安心與安住。而這樣的體悟,或許正是明白,生命經歷裡每一顆寄託著希望的種子,都值得我們為它獻上美好祝福。就像繪本裡母樹說的,若我們有足夠耐心,生命終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專欄出刊的這一天,是2024年的一月一日,是一年新的開揭與起始,藉著這本《100顆種子》,祝福大家,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裡,無論我們撒下什麼心願種子,每一顆,都能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100顆種子》

作者:Isabel Minhos Martins
繪者:河野雅拉
譯者:歐玲瀞
出版社:小魯文化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一隻普通的熊》─肯定自己的普通與不普通

《一隻普通的熊》 繪本封面

「只要是在地面走動的動物,一定都會想要飛上天。」佐野洋子在《一隻普通的熊》是這麼為故事開頭的,輕輕地,勾起讀者內心也曾夢想飛翔的共鳴。

但是,有些動物是例外的。像是有起司可以吃就感覺幸福的老鼠、忙著張羅一日三餐的兔子、老到行走都有困難的山羊爺爺,牠們可能就沒有成天想著飛上天。接著,佐野洋子藉著松鼠女兒來鋪排主角進場橋段。

「松鼠的女兒也是個例外,牠每天忙著模仿這、模仿那,根本沒去想媽媽有什麼未完成的心願。」這在告訴我們,雖然只要是在地面行走的動物都有飛天的夢想,但有些人卻是因著祖承期待,時時刻刻將飛天放在心上。這時,主角熊登場,「小熊可不一樣。小熊和牠世世代代的祖先一樣,不管舔了多少蜂蜜、吃了多少甜甜圈,幾乎都是越吃越寂寞。」

「都是櫃子裡那條飛上天的紅地毯害的!」原來,小熊的祖先們傳承了一條能夠飛天的紅毯,收放在櫃子裡,期待某一輩後代,能夠具足勇氣,乘著紅毯,開創熊飛天的傳奇。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短短幾行文字,佐野洋子藉著登場的動物,讓我們在其中找到人生對應。我們或有夢想,但可能安住於小確幸的日常;可能被生活裡的細瑣絆住手腳;可能感嘆於年華逝去體力不繼;可能有自己的專注焦點,無暇顧及祖輩們有個未竟之業的期盼,總之,對於夢想尚未付諸行動。但有隻熊,是動物世界裡具有力量的象徵,牠將飛天的夢揣在心上,並努力想在某個剛剛好的天氣與時運裡,鼓足勇氣騎乘紅毯飛上天去。牠等待自己俱足勇氣的那天到來,牠將改寫家族只能在家裡來回踱步的命運,如果牠飛上天了,將成為朋友心上的驕傲,成為自己與後代子孫們傳唱的傳奇。

故事裡老鼠與熊之間的對話,無疑就是我們內在對話的化身。內心的小老鼠可能會說出「為什麼不能只舔蜂蜜就感到滿足呢?為甚麼一定要飛上天去呢?」、「說不定再也回不來了」……種種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阻滯了前進的步伐。但總有那麼一刻是,當我們俱足勇氣時,就能像熊一樣,無比鎮靜地對內心膽怯的小老鼠說出「我會回來的。」安定內在的不安。

佐野洋子怎麼描述當我們內在具足勇氣時會有的模樣呢?她寫:

「硬梆梆的決心在身體裡面撞來撞去,最後,小熊從頭到腳都堅不可摧了。」

隨著文字,我們彷彿能想像或回想,當我們要去成就一件想望時,那時自己堅定不移的模樣,是不是也如是呢?

「歷代祖先中,只要下定決心的熊,就會知道接下來要往哪裡去。」我很喜歡佐野洋子在小熊踏出英雄之旅的第一步時的描寫,那是當我們能順應直覺與心的引領,內在再無遲疑,每一步都是走在正確的道路,即使登巔路途氣喘吁吁,也不影響繼續向上的決心。

小熊真正決定坐上飛天紅毯時,內心的自我交戰,甚至俯視斷崖湧上的恐懼都極為寫實。而小老鼠在平地等待小熊飛天歸來的焦灼、不安,深刻描繪對小熊既想祝福卻又百般擔憂,終至看見飛天紅毯現前,牠既為好友的成就喜極而泣,也擔心,從此以後飛天小熊與牠分道揚鑣,再也無法一起並肩享受尋常的幸福。畢竟,熊已經是一隻不平凡的熊,而牠,還是一隻窩在地底有起司吃就滿足的平凡老鼠。

我喜歡佐野洋子給這個故事的結局。

當小熊飛天歸來時,有了華麗的變身,牠成了一隻全身發光的白熊。當老鼠問熊,喜歡自己是黑熊還是白熊呢?熊回答「都喜歡」。儘管完成了一件英雄般的壯舉,歸來依然是少年。熊依然喜歡跟老鼠在帶著香氣的風中,享用各自喜歡的餐點。

雖然,熊可能還無法具體描述當時飛天的心情,老鼠也還沒辦法分享看著好友創造傳奇時的心情,但牠們安住當下,感受微風的舒心,吃著點心,說著「此時此刻,我感到幸福。」

神話大師約瑟夫.坎伯曾說:「人類找尋的並非生命的意義,而是活著的感受。」我們可能會在尋常裡,終於鼓足勇氣跳出舒適圈做些改變,無論變或不變,我們都在書寫自己生命的意義,我們都在學習肯定自己的普通與不普通,甚至,如果懂得欣賞自己的普通其實一點也不普通,那麼,或者我們能深刻感受自己活著,繼續在每一刻的尋常與普通裡,好好享受每一個當下,並且讚嘆著,此時此刻,我感到幸福。


 《一隻普通的熊 ふつうのくま 》

文/圖:佐野洋子   譯:林真美    出版:步步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圓形》─以非暴力溝通說出愛的語言

《圓形》繪本封面

屢獲大獎的黃金搭檔麥克.巴奈特與雍.卡拉森攜手創作的形狀三部曲《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以水彩、石墨筆與數位軟體的獨特風格,優美的畫面搭配俏皮可愛的角色故事,單單是每個形狀對話間的靈動眼神,便讓人猶如置身故事,一起感受形狀世界的冒險或挑戰。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這次,三角形與正方形在圓形住家的瀑布前玩躲貓貓,圓形設下遊戲規則,包括給他們十秒鐘躲藏,不准跑到瀑布後面。個性耿直的正方形總是答好,調皮的三角形卻想突破限制。遊戲一開始,圓形正要開始找人,正方形卻站在瀑布前指著後方,不怕黑的三角形果然闖進那處漆黑。無奈的圓形只好中斷遊戲,去瀑布後方找尋三角形。

越往深處走越是伸手不見五指,無論圓形怎麼叫喊都不見三角形回應,越找越擔心的圓形,最後在極闇之處見到不出聲的雙眼。累積已久的情緒與擔心終於大爆發,連珠炮似地將對三角形的不滿宣洩而出,因此出現了我們經常無覺察脫口而出的暴力語言。

「你為什麼總是不守規則!」

「你為什麼總是那麼掃興!」

「你這朋友怎麼這麼糟糕!」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暴力溝通,明明我們想傳達的是擔心,說出口的語言卻是指責與傷害,如此很容易割裂與破壞關係和諧。好險,圓形果然是形狀世界裡最融通的大師,在一連串的指責未獲回應後,非常覺察地先道歉,然後如實地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你是一個好朋友,你只是讓我們很擔心,我們愛你,三角形。」

我個人當初在看到這段對話時,深受感動。也是當圓形說出這句話時,三角形有所回應,它了解了圓型的擔慮,同時也接收到圓形愛它。當然,兩個形狀後來也發現洞穴中默不出聲的另有其形,兩人拔腿就跑飛奔出洞。

出人意表的,在繪本裡我們學習怎麼進行非暴力溝通。

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倡的非暴力溝通中,有四個重要的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具體說出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完全不夾帶個人偏見、價值觀與評斷。

    感受—當下「真正的感受」,與你的記憶及過去曾經歷的一切無關。

    需要—弄清楚自己內心到底重視的是什麼。

    提出請求—具體告訴對方,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

 

所以圓形沒有說出口,卻能讓三角形更加理解的,或許可以依照非暴力溝通四步驟而產出以下的對話,

「剛剛的遊戲規則是不能躲到瀑布後面,你因為不怕黑所以破壞了遊戲規則。我感覺你沒有尊重我們對遊戲規則的制定。為了來找你,也擔心你在黑暗裡發生危險,我們不得不中斷遊戲。我希望你重視我們三人協定的遊戲規則,我希望我們三個人都能盡情享受遊戲。所以,我希望你能遵守約定。」

因為即使是說出自己的擔心,說出自己的愛,有時候對方並不知道如何增益與改進自己。但如果我們能時時覺察自己的感受與需要,不帶情緒地表達自己的想要與請求,省去了彼此猜來猜去真實想法的迂迴,我們反而可以如實走踏在愛的道路上。

當然,《圓形》還在最後暗放了一個隱喻,有時候我們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就像那個藏在暗處不出聲的形狀,其實對人無傷,就像圓形說的,「那個黑暗裡的形狀,說不定不壞,說不定它其實是好的,只是我們看不見它。」溫柔的兩位創作者在最後邀請所有的讀者,一起感受這黑暗裡的形狀,並且感受它。就像是我們去觸碰自己的恐懼,去感受恐懼背後的真實心意,褪去無察的暴力語言,我們能靠近愛的真實,好好地、如心地說出愛的語言。 

《圓形 Circle》

文:麥克‧巴奈特(Mac Barnett )

圖:雍‧卡拉森(Jon Klassen )

譯:柯倩華      出版: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找尋最真實的臉孔》—幸福不往外求要往內走

《找尋最真實的臉孔》繪本封面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的繪本之一:《找尋最真實的臉孔》,故事訴說有三個被暗影魔女奪走真實臉孔的人,分別是戴著假笑面具的男孩、不停叮噹作響卻內心空空如也的鐵罐公主、被困在不透氣紙箱中的叔叔。

如果仔細細究故事,看起來歹毒邪惡的暗影魔女,其實是生命傷害或保護的隱喻,是故事裡的三位主角想要求生存,因此交由暗影魔女取走真實臉孔,以各自適合的面具置換的保護措施。三個人因為戴上面具,無法表露真實情感,日日都在誤會與爭吵中度過,為了找回自己的真實臉孔,他們相偕踏上尋找自我的英雄路。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首先是假笑面具男孩遇上了一個已經哀號到嘶啞無聲的狐狸媽媽,狐狸媽媽必須靠著熱騰騰的淚水,融化冰雪好找出與她走散的小狐狸。見此情狀,假笑面具男孩心被深深觸動,淚水無法遏抑的狂湧。他是被什麼觸動了呢?是狐狸媽媽找不到孩子而心急的母愛嗎?我覺得,是那段母親的告解,「因為覓食,而不小心弄丟了背上的孩子」。狐狸媽媽可能一心一意在覓食上,忽略了背上的孩子,狐狸媽媽不是不愛,只是那份愛,很少表露給背上的孩子知道。假笑男孩被觸動的,或許是有跟他相同背景的小狐狸,假笑面具男孩的母親必須花更多心力照顧弱勢的哥哥,他雖然也心疼媽媽,只是他更希望,媽媽在愛哥哥之餘,也能回頭看看他,也照顧他想被愛的需要。就像那個終於在融雪中被尋找到的小狐狸,滿身凍僵,手上仍然緊握著母親最愛的莓果。

這是假笑面具男孩第一次,有機會好好正視自己的需要與情緒,他也可以流淚,可以不必偽笑掩飾內心的傷。

鐵罐公主又踏上什麼旅程呢?有一個雜耍藝人,為了爭取眾人注視的目光,他選擇在長滿荊棘叢的花田裡裸露上半身跳舞,即使被刺的滿身是傷,仍不放棄如此的表演方式。於是鐵罐公主加入雜耍藝人的行列。她知道,自己長年練就的鐵罐可以不怕荊棘,身上因為撞擊而叮噹作響更可以招攬世人注視的目光。鐵罐公主其實知道自己有才能,而她願意協助雜耍藝人,一定是同理了他必須透過這樣自傷的方式,才能讓他被看見,被重視,被傾聽。雜耍藝人希望有人真正心疼他的傷,而不是在意他的失常。

但這時,暗影魔女出現了,將鐵罐公主與假笑面具男孩關入田鼠地洞,甚至立下永世找不到幸福的詛咒,只剩下紙箱叔叔有機會可以解救他們。但除非紙箱叔叔願意拿下會卡住洞口的紙箱,拿下總是被過度保護而喪失相信自己的控制,除非他正視自己的力量,才有可能讓二人獲救。

果然,紙箱叔叔鼓起勇氣摘下面罩,鑽入地道解救了鐵罐公主與假笑面具男孩,當他們的生命從黝暗的地道邁向光明,見識到原來卸下面具只需要正視自己的內在需要與力量,那個發自內心的哈哈大笑,就這麼讓面具自然脫落。

他們三人發現,原來暗影魔女拿走的,根本不是他們真實的臉孔,而是追尋幸福的勇氣。

想一想,你有沒有什麼原因,因而為自己戴上一個面具?甚至,有時候,我們像川劇變臉一樣,會在面對不同人時,戴上因應場域需要的面具。

面具沒有不好,有時候面具是為了生存的必要,只要我們知道如何自由切換介面,在需要真實面對自己或心愛的人時,我們願意表露真誠的自己,讓自己不跟幸福分離。但有人,可能已經忘記怎麼切換,已經習慣被制約,以為自己只有這張面具,就像被暗影魔女拿走真實臉孔一樣,我們被奪走了追求幸福的勇氣。

作者趙龍說:「真正的幸福,是無法從又深又黑的田鼠洞裡被『找到』,是透過與他人共度的日常生活中『發現』而來。」而幸福,是先從往內心世界走,找到自己為什麼跟幸福走丟了,找到最真實的自己,讓心自由。


《找尋最真實的臉孔》
作者:趙龍   繪者:蠶山 譯者:簡郁璇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仔引用,請註明出處。



《魔法親親》─讓愛的「確據」,解救分離焦慮

《魔法親親》繪本封面

當長長的暑假畫上句點,有些家長們可能正苦惱孩子伴隨開學到來的分離焦慮,情緒大受影響。有些孩子需要克服焦慮的時間不長,有些孩子可能為期不短,這個討愛期實在讓所有的家長在經歷的當下都又愛又恨。雖然總有過來人建議只要把孩子交給老師,做媽媽的心狠一點拔腿就走,孩子就會逐漸習慣不再哭鬧,而且學校那麼好玩,孩子玩心重一下子就忘了。

但很多時候我們內心清楚,孩子這個階段經歷的恐懼、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曾經我們也都經歷過,我們深知當時不再哭鬧並不是長大了或是貪玩,而是必須接受的無可奈何,沒有人教會我們如何處理不安,於是漫長的人生裡,我們一直都在尋找一股深刻的安住感。但其實,真的有些方法可以安住親子雙方的心,可以接住孩子的不安,讓孩子的心裏住進愛,相信愛不曾離開,不讓一顆心過早因為失望而冷卻,能永保為了愛人與被愛而熱切跳動。

我自己的男子雙打雙胞胎,哥哥一直比較獨立一點,弟弟從嬰兒時期就很需要看見媽媽,只要離開他的視線,他就會嚎啕大哭。我深知他其實是想確認「媽媽愛我」,所以只要我抱抱他,讓他知道我在,他就又能快樂地跟哥哥玩在一起。當他們上幼兒園大班時,我以為育兒路上終於可以輕鬆一點,但這時期弟弟的分離焦慮更顯著,畢竟以前的生活我們娘兒仨是緊密相依,現在一下子要面對那麼多新同學與新老師,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我常想,如果在那之前,我沒有遇上這本《魔法親親》,我可能按耐不住一次次想在弟弟淚眼婆娑、抱住我不肯進教室時想逃走的心。但是,當我讀懂弟弟行為背後只是想要確定「媽媽愛我」,我就捨不得讓他因為我的臨陣脫逃,對我愛他的堅信失望。於是經歷一次次拉扯,我總是堅定地兌現他與我的約定承諾,給他許多愛的確據,直到一日,他在距離校門口一大段距離提早與我道別,每天都能歡喜地跟我分享上學的喜悅。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魔法親親》的故事來自於作者奧黛莉‧潘恩的親身經歷,她也經歷過女兒上學時期的分離焦慮,卻在一次無意間留意灌木叢裡小浣熊親子間的互動,上網查資料才明白,當小浣熊媽媽離家預備去尋覓食物或必須要和小浣熊分開時,都會舔小浣熊的手,或拉起小浣熊的手摩娑自己的臉龐好留下自己的氣味,藉著氣味的相伴而讓小浣熊能夠安心待在家。於是她如法炮製,藉著這樣的方法,讓女兒無論情緒或情感都能獲得很大的安定力量,因此,她創作了這部繪本想跟大家分享這獨一無二的魔法。

繪本裡的小浣熊奇奇要上學了,即使知道學校有多好玩,但奇奇就是捨不得與媽媽分開。於是媽媽跟奇奇分享了一個家傳的秘密名為「魔法親親」,能讓奇奇去上學也跟待在家一樣舒服自在。

媽媽拉起奇奇的手,溫柔地攤開他的手指,在手心印上深深的一吻。這個親親讓奇奇感受一股特別的溫暖。接著媽媽跟奇奇說,「從現在開始,你覺得孤單和需要家的關愛時,只要把手貼在臉頰上,心裡想著『媽媽愛你,媽媽愛你』,這個親親就會跳到你的臉上,讓你覺得溫暖又舒服。」而且媽媽還特別強調,這個魔法親親不會因為洗了手就失去效力。

我想,是因為奇奇媽媽的無限溫柔,不曾責怪他的哭鬧,願意一次又一次讓他相信媽媽愛他,於是奇奇在準備好自己的狀態勇敢上學時,能夠回過頭來,也給媽媽一個魔法親親。

那是一個被愛的孩子,懂得體諒媽媽也會因為要和他分開而有大人專屬的分離焦慮,於是奇奇成為了能好好被愛也能愛人的孩子。

埃里西‧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曾寫到:「肯定兒女的生命有兩個層次,其一是照顧和負責任的層次,那是保護小孩的生命和成長所絕對必需。另一個層次超越保護的層次,那是一種態度,會在小孩心中灌注愛生命的觀念,讓他們覺得活著真好。」

而我們需要做的,是一次次在孩子需要愛的確據時,以溫柔以堅定,讓他感覺被愛,也讓他感覺活著真好。

 

《魔法親親 The Kissing Hand》

文:奧黛莉‧潘恩Audrey Penn

圖:茹絲‧哈波Ruth E. Harper、南西‧理克Nancy M. Leak

譯:劉清彥

上誼文化出版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星塵》─我們都來自星塵。即使灰撲撲的石頭,雨後也會閃閃發光

《星塵》繪本封面

故事從一個自小就活在姊姊陰影底下的小女孩說起,優秀的姐姐宛若星宿在天上熠熠發光,她感覺再怎麼做,都比不上姐姐。爺爺這時為她說了一段故事,為她解釋了宇宙大爆炸,生命的起源,從空無一物只有星塵落在地球而衍生出的萬事萬物,爺爺告訴小妹妹,我們都來自星塵,即使看起來灰撲撲不起眼的石頭,在大雨過後滌淨身上塵灰,也會閃閃發光。

小女孩追問著,「我長大以後也會發光嗎?」慈祥的爺爺溫柔地對她說:「你現在已經會了啊!妳姊姊不是宇宙中唯一的一顆星星,不要忘記妳是什麼變的。妳會用不同的方式發光!」是這樣的引導,承接了小女孩自小被擺在大人不經意的比較天平上的心傷,也讓小女孩在心中下了一個重要的錨定,她也會發光,用自己的方式發光。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有一本我很喜歡的小說,《巴黎小書店》裡有段文字也跟這本《星塵》相似,很美。它說:

「我們都是星星的孩子,幾十億年前,星星爆炸,大量的鐵、銀、金和碳落下,來自星塵的鐵今日還在我們的身體內—在我們的粒腺體裡。母親把星星和她們的鐵傳給了孩子。」它還寫著:「或許我們能夠藉由那顆星星的光芒認出彼此,我們在互相尋找,我們是尋星者。」好美的敘說,說明了人世間的相遇,就為了重新憶起我們曾經是一體,我們是星塵,我們是宇宙的小孩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下凡太久,被人間瑣事纏身,被人否定存在價值,常常活在與他人的比較裡,因此忘記自己曾經是天上的星宿,擁有自己的明光。

如果,你忘了自己也來自星塵,會閃閃發光,那麼,現在,就讓我們藉著這本繪本進行一段故事靜心,一起啟動連回宇宙的天線,重回宇宙母體去汲取營養,重新憶起,自己的任務,自己的使命,自己當初所寫下的生命藍圖。

試著以最舒服的姿勢躺著,甚至蜷縮成在母體汲取羊水時的寶寶姿態,回復到一種最初始的生命樣態。感覺自己肚臍有一條能量絲線,發著銀白色的光,順著那道光,你感覺自己回到遙遠的、遙遠的母星,你重新浸泡在熟悉的、溫暖的羊水環境裡。

你感受到一股廣袤無邊、深厚的,而你浸潤在這樣的溫暖的愛裡,時間與空間不復存在,你正在經驗,正在重新憶起,你是被深深愛著、被守護、被疼惜著的。你是你,是獨一無二的你

你也再次憶起,你的星塵之光,記得它在星際空間裡,閃耀的獨特的光芒。

如果世間有顏色可以描繪它,你會說它是甚麼顏色的星際之光呢?

如果用三個形容詞形容你的星際之光,你會怎麼敘說它?

那三個形容詞,就是你為地球帶來的美好,是你的使命,也是你的人間光芒。或說,你知曉了自己的自性之光

讓自己,徜徉在愛的羊水裡,體驗與宇宙從未分離的合一。

現在,你感受到一股巨大的能量,正透過能量絲線,回返灌注在地球的你。那源源不絕的愛,正滋養你的每一寸肌膚,每一個細胞。

讓這股能量持續,直到你感覺飽滿足夠,它的輸送便會暫停。

感覺愛的飽滿,感覺愛的豐盈。

感覺,你的肉體周遭,發散出一圈又一圈的光芒,那是來自內在最無暇純淨,是你原原本本的光。

帶著這樣的光芒,帶著被充飽電的肉體,緩緩的,帶領自己的意識回到你身處之地。

用你的方式發光吧!不要忘記,我們都是星塵。

當你準備好了,請睜開眼睛,拿出筆記本,寫下這一段靜心紀錄。

《星塵》

作者:珍妮.威利斯 Jeanne Willis   

繪者:布萊恩妮.梅.史密斯Briony May Smith

譯者: 殷麗君  出版社:米奇巴克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有你的世界還不錯》在愛裡,我們永遠是少年

《有你的世界還不錯》

繪本封面

「在時光長河的某個瞬間,在一處叫做銀河系的美麗星系,在所有散落的星體中,於千千萬萬擦肩而過的人之間,你和我,就這樣不知怎地相遇了。」這是這本書《有你的世界還不錯》的開篇文字,搭配圖畫,竟有點如詩般行板。是啊,在茫茫人海中,我們與朋友的相遇,也的確似這本書所描述般神奇。

作者海可‧法樂描述創作此書的靈感來自於一場朋友的慶生宴,當主人家逐桌介紹賓客互相認識時,發現有一群人是朋友的大學同學,有些是太太的朋友,也有因為工作認識的朋友,還有一些是剛認識的朋友,這讓作者興起了創作一本關於「友誼」的書。為此,他開始進行所謂的友誼鏈調查,他先請一個朋友談談某位朋友,再去詢問那個被談及的朋友,請他再聊聊另一個朋友,以此類推。他發現,照這樣訪查下去,友誼鏈可能可以繞行地球三圈不只。

也因此,這本書不像一般繪本,有具體的故事結構,而是每一個跨頁搭配一段文字,盡皆在勾勒友誼世界裡的千姿萬態,我們幾乎能在某些段落裡,看見自己朋友圈的樣貌。或許是彼此分享喜愛的事物;心事只有對方懂的;彼此是最容易惹怒對方或他人的怪咖;不管發生甚麼事第一個想讓對方知道的……;再者,也有關於情感的起落。有些友誼,並不像情侶分手那樣需要一個正式的理由,而是漸漸的就淡漠了。但每隔一段時間,因緣際會,或許會再有一個朋友進入生命,成為某段生命重要的支撐與守護力量。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這本書承襲作者上一本書《總有一天你會懂》的風格,悠悠地敘說著友誼。我最喜歡書裡說的,「在愛裡頭,我們永遠是少年」。這讓我想起席慕蓉的《短詩》:

「當所有的親人都感到

我逐日的蒼老

當所有的朋友都看到我髮上的風霜

 

我如何捨得與你重逢

當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著的我的青春

還正如水般澄澈

山般蔥蘢」

我們有許多的青春樣貌,就像是寄放在朋友的記憶庫裡,無論幾歲後重逢,眼中所見的人,都不會是外貌顯示的風霜與蒼老,而是當年相識時,彼此的恣意青春。能讓我們侃侃而談的,也總是當年的荒唐與相依往事,或許也有魯莽衝撞後的和好。彼此話語間乘載的,是無可取代的青春時光。

這三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人與人之間彷彿遊戲裡稱之為縮圈般生活著,沒有過多社交,謹小慎微地戴著口罩,只露出雙眼查探這世界,一切貌似縮小,卻又無比放大。我們開始思念某人,真正地入心回溯彼此關係的緣起與接續。於是,曾經看似龐大而交錯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好像透過距離的梳理,漸漸清朗。疫後解封,我們心裡彷彿有個篤定,知道哪些人值得我們更用心、更花時間聯繫與深厚交誼,有哪些人,卻保持優雅而適當的距離就好。

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禮物書,或是桌案上可以傍著一本,致敬生命裡「不小心走失的、因誤會而錯開的、或許成為愛情的、有幸持續一生的友誼」。就像是書背上寫的,「這裡寫下的,都是深藏在心中,讓我們想念、遺憾、變得溫柔的人們。」讓我們一邊閱讀,一邊對著忽然浮上心頭的思念,溫柔地傾訴這句:「有你的世界還不錯。」

 

有你的世界還不錯》

文:海可‧法樂(Heike Faller)

圖:瓦勒里奧‧維達利(Valerio Vidali)

譯:管中琪

悅知文化出版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藍色小花》不一樣讓生命更美好

《藍色小花:不一樣的你,讓世界更美好》

繪本封面

如果你或家人是內向型或高敏感人格,心思細膩、敏感、安靜善觀察,總感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那這部《藍色小花》,就是一本最溫柔美麗的繪本,能在閱讀間輕輕地為你遞上溫暖與理解,闔上書之際,將會感覺內在彷彿有陣暖風拂過,有種被接納的微笑在臉龐上漸漸漾開來。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藍色小花》裡的小女孩不太想去學校,她害怕跑得沒有別人快;說話不夠風趣幽默,無法吸引同學的注意;對交朋友感到害羞;課堂上她想舉手回答問題,卻擔心答錯而選擇保持沉默。只有在美術課時,當小女孩揮舞畫筆,吸引同學目光那瞬間,她才稍微有些自信。

就在一天放學後的晚上,小女孩內心蓄積已久的壓力終於撐不住而難過地哭了,跟媽媽表明了隔天不想去上課的想望,媽媽與小女孩展開了一段溫馨的對談。

小女孩悲傷地哭訴著,待在家就不會因為自己跑不快或是不會逗人笑而在學校感到難以自處。媽媽於是引導小女孩去想,做不到這些事而讓自己真正有壓力的原因,是因為同學們都跑很快,只有她沒辦法像大家一樣馳騁在跑道上;說話很幽默能逗人笑的同學,才能受到大家的歡迎,而她連與人對話都感覺不知如何是好。媽媽聽完後,對著小女孩說:「和別人不一樣不太好受,等你覺得這樣很好,才會變好。」

媽媽話語的前半段,是同理小女孩在學校時所感受的一切「不好受」;後一句說的,是一種對孩子的溫柔期待。當小女孩好奇地繼續追問,就只是不一樣嗎?媽媽溫柔的回答她:「就只是不一樣,美好的事物都是這樣。」

可是啊,還在這人世學習的孩子,怎麼能意識到不一樣代表著美好呢?所以,繪本藉著讓女孩帶著貓去戶外散步,讓她的視角從人群轉換到大自然,看林間的群鳥飛行,她發現了不是每一隻鳥都長的一樣,可牠們都是能在空中飛翔的鳥;小女孩望著身邊的貓,忽然意識到並不是每一隻貓的花色都一樣,卻都有各自的姿態;當她仰躺在草地上,發現滿山遍野的黃色花叢裡,點綴著幾朵藍色小花,卻讓花叢更增色。

小女孩好像開始能理解媽媽說的,「就只是不一樣,美好的事物都是這樣」的道理,內在也好像有個力量,可以支撐自己理解,跟世界的大多數不一樣,依然有它存在的意義與美好。

這時候,她開始經歷,媽媽口中講的,「當你覺得這樣很好,才會變好。」

為甚麼可以產生這樣的轉變呢?因為小女孩開始「接納」了自己只是跟別人不一樣。當我們可以不否定自己,而是接納了「就只是不一樣」,當我們不急著要跟別人一樣,不再從自己做不到的視角看待自己,我們會開始轉向去看,自己做到了什麼。於是,在這世界裡,我們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開始欣賞自己的與眾不同。

所以小女孩開始聯想到,自己總是這樣否定自己:「我動作很慢,我很笨,我一點也不美好。」於是她先小小聲地跟自己說「對不起」,她發現,原來最不能接納自己與人不同的,是如此迫切希望跟別人一樣的自己;當她內在慢慢鬆開來,願意接納自己的不一樣時,她開始大聲地,一次又一次地跟自己道歉,跟那個總因為跟別人不一樣而自我為難的自己和解。她發現,原來想哭、不想寫功課、更不想去上學的低潮彷彿一掃而空,她開始有動力去寫功課、開心地回家吃媽媽特製的起司通心麵。

這個小女孩,願意移動自己,往那個跟她不一樣的世界前進。

接著是這部繪本最令人動容的一頁,小女孩說,「我感覺很快樂,我感覺到我自己。」

想一下,小女孩為甚麼在這裡感覺到了自己?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小女孩感覺到了,她就是黃花叢裡的藍色小花,她只是不一樣,但卻能讓這滿山遍野的花叢變得更美好。

那麼,我們願意接納自己或小孩,就是跟這世界不一樣嗎?我們願意從內在真正地感覺自己,接納自己,而且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覺快樂嗎?

這個月,讓我們試著跟《藍色小花》的主角一起學習,接納如此「與眾不同」的自己或孩子,將雙手交疊在心上,輕輕地對自己或孩子說,「你只是不一樣,不一樣也很美好,我愛你。」

 

藍色小花:不一樣的你,讓世界更美好》

文:索妮雅‧哈特奈特(Sonya Hartnett) 

圖:加百列‧埃文斯(Gabriel Evans)

譯:海狗房東 ,小宇宙文化出版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為什麼我要當媽媽的小孩呢?》—胎內記憶談每個孩子的生命之火

《為什麼我要當媽媽的小孩呢》繪本封面

你是否曾經聽過胎內記憶呢?不管是寶寶在子宮星球裡與母親共生成長的孕期40週;或是他們在雲端上等著投胎下凡的期待盼望,你曾經聽過自己的孩子或是他人提到所謂的胎內記憶嗎?

本月想推薦給大家的繪本,是由左野加奈代創作的《為什麼我要當媽媽的小孩呢?》,正是在談胎內記憶。

本書以孩童天真可愛的口吻,道出寶寶出生前的點點滴滴,以及訴說著與媽媽相遇的喜悅及幸福,很適合親子共讀,也適合孩子已經長大,母親可以重新懷想與孩子在這一生結下的母子親緣起點,是閱讀過後會感覺心底暖洋洋的療癒系繪本。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為什麼我要當媽媽的小孩呢》繪本內頁

故事背景是一群在粉紅雲端上由慈祥和藹的大天使照護的小天使們,在出生前必須開始一連串的靈魂與思想打造工作,天神們也會開始布置小天使們在投胎後的準備。在前置工作準備得差不多時,天神就會開始讓小天使們在雲端上選擇自己最想要的媽媽。當小天使們選定好自己最喜歡的媽媽後,天神們會開始賦予小天使們形體,接著就是投胎前最重要的工作了。

天神們會開始讓寶寶們選擇一項禮物,帶著這個禮物去媽媽身邊,這就是靈魂預先設定進入人世所要體驗的人生設定,就像電影《靈魂急轉彎》裡的故事,每個即將投胎的靈魂都要在導師輔導之下擇定一項生命之火(SPARKLE),作為轉世投胎這一世基底的生命體驗。每個禮物都晶瑩透亮,沒有好壞之分。其中有一個寶寶勇敢地擇定了「生病」作為生命禮物,這是這本繪本最讓人動容之處。

因為在雲端之上的小天使們先擇定了媽媽,再來選生命禮物。這就表示了孩子選擇了生病作為生命禮物,就代表著他要來人世間體驗的,不單純只是不健康所帶來的一切不方便。這一世,他可能是為了體驗愛或者被愛,照顧與被照顧,靈魂所有的選擇都有他背後偉大的命題與考驗,而那個靈魂決定要挑戰這項難度很高的課題,這就是他的生命之火。

選定好禮物之後,寶寶們還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降臨人間,與母親相遇。作者在繪本的最後揭櫫了一項很有趣的事,為什麼她能將胎內記憶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她選擇的生命禮物名喚「不會遺忘」,所以,她能將一切描述得如此鮮明。

我自己的雙胞胎男孩,也提過他們的胎內記憶。我們家哥哥的確是在天上選擇我作為母親,因為覺得我能夠好好愛他;但是雙胞胎弟弟在雲端之上並不是因為我而選擇進入人世,他太喜歡哥哥,一路緊追著哥哥而來的。本來以為可以跟哥哥選擇入住同一間房間的,後來發現空間不夠,只好自己再另闢一室(他們是異卵雙胞胎)。在我胎內一向安穩的都是大哥,一路又踢又踹,又想告示住在隔壁的哥哥他也來了的是弟弟。哥哥說,他是直到生產那天才知道,「你也跟來了喔!」所以,「手足之情」可是弟弟來到這一世要體驗的生命之火啊!

闔上書本之際,也邀請大家回想一下。你覺得,孩子為什麼選擇你當媽媽呢?什麼特點吸引了雲端之上的小天使注視的目光呢?愛笑的眼睛、寬闊的胸襟、不服輸的精神、忍耐力一流?即使孩子已經不復記憶當年的胎內記憶,我們不妨自己回溯找找這生命奧妙的解答。

在這溫馨的五月,僅以這部可愛又療癒的繪本,祝福每一位媽媽,母親節快樂!

文‧圖/左野加奈代  譯/Choyce ,小魯文化出版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回憶樹》—回憶是最好的想念 

《回憶樹》封面

進入四月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也就到了祭祖與掃墓的時節。本月推薦給大家閱讀的繪本,是由Britta Teckentrup 布麗塔‧泰肯特拉普創作的《回憶樹》。

故事是從一隻住在森林裡的狐狸開始說起,他走過漫長的歲月,度過快樂的一生,最後躺在自己最愛的森林空地上,安靜地永遠沉睡了。深愛牠的森林好朋友們知道牠的死訊後,來到森林安靜地想念著狐狸。

貓頭鷹首先開口打破沉默,牠說著年輕時與狐狸比賽抓落葉的回憶;老鼠則提到與狐狸相伴看落日的回憶;兔子說起與狐狸玩抓鬼遊戲的回憶;熊則說著狐狸幫牠照顧小熊的回憶……,這群與狐狸相識已久的朋友們,透過回憶,懷念著狐狸在牠們的生命裡,是多麼溫暖與和善。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回憶樹》內頁

就在牠們一個又一個訴說著與狐狸相處時的回憶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有一株開著橘色樹葉的植物,悄悄地在狐狸最後躺著的空地上長出,隨著大家的回憶越鮮明、歡笑聲越多,這株植物就長得越高壯、美麗。最後,它成了森林裡最高大的一棵樹,而它是由森林動物們對於狐狸的回憶所化成的養分,逐漸挺高茁壯。這棵樹,像是狐狸轉化成另一種陪伴的形式,又與森林動物們朝夕相聚。

透過這本繪本,是不是也勾勒起,當我們進行清明祭祖的儀式時,是不是也是邊準備著供品,邊跟親人訴說我們的想念,懷想著曾經相處的點點滴滴回憶呢?

這讓我想起動畫電影《可可夜總會》裡,墨西哥的亡靈節似乎也有點類似中華文化的清明節。墨西哥人會搭建祭壇,上面擺放骷髏頭形狀的糖、蠟燭、萬壽菊、逝者喜愛的食物等等,用正向的心情歡迎死者回來與家人團聚。在電影中,人們死後只是在另一個世界活著,亡靈能夠再度回到人間,必須有人想念,才能得到返回陽世與親人團聚過節的通行證。對他們而言,真正的死亡,是人間再無人記掛時才會發生。因此,他們最害怕的並非死亡,而是怕被人遺忘。

呼應《回憶樹》繪本的概念,狐狸對森林動物們來說,像是去到另一個世界,也像是太累了而永眠了。但大家以溫暖的回憶化作春泥,讓狐狸以回憶樹的形式,繼續在森林裡與動物好朋友們相伴左右。而我們,若能夠以與逝去親族共處時的回憶,跟我們的後代訴說著先人的好與良善。這樣,先人們就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人間,像一棵無形的大樹,長長久久地守護後代的子子孫孫。

一部很溫暖的繪本,推薦給大家。

文‧圖/ Britta Teckentrup 布麗塔‧泰肯特拉普  譯/吳其鴻 ,維京國際出版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別來煩我》—給自己ME TIME

本月即將迎來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想到近期讀到一本榮獲2017年凱迪克銀獎的繪本,不僅圖風活潑、故事更讓人拍案叫絕。才剛讀完,馬上拿著書跟孩子與先生讀說,然後給彼此一個心領神會的眼神。日後當我在書桌前或房門前放上這本繪本時,就是宣告著,「別來煩我,現在是我的ME TIME!」果然效果良好。

這本要在本月推薦給大家閱讀的繪本,是由Vera Brosgol薇菈.布洛思寇創作的《別來煩我》。

這是一本自帶音效、生動又寫實的繪本,栩栩如生的圖文創作,每翻一頁,彷彿就能代替自己宣說,總有那麼些時候,我們需要暫時卸下身上的職務角色,進入專屬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安安靜靜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故事背景開展在冬日將至、一戶小宅擠滿了老婆婆與眾多孫子們,老婆婆想幫孫輩兒們(三十位啊!)織毛衣,可是鬧騰又狹窄的空間,孫子們總會調皮搗蛋地打斷婆婆織毛衣的作業,生氣的婆婆於是收拾包袱離家出走。離家前,她對著村人與兒孫們大吼著:「別來煩我!」彷彿霸氣宣告誰都別來干擾她織毛衣的決心。

婆婆躲入森林,好不容易開始織毛衣,卻被飢腸轆轆的棕熊干擾。可別小看一個女人想要專心做一件事的決心,這時可是連壯碩的棕熊都沒被放在眼裡,婆婆大吼著「別來煩我!」嚇退了聽不懂人話的棕熊,於是,婆婆又帶著包袱遠走。

終於登至山頂,找到一處隱密又僻靜的山洞,正準備織毛衣時,高山羊群們以為婆婆為牠們帶來好吃的毛線點心,開始開趴大啖毛線,老婆婆又抓狂地喊著「別來煩我!」想著既然地球都尋不到一處安靜,乾脆一路出走到月球了。

當老婆婆終於找著一塊月岩坐下,想著終於能安靜地織毛衣時,外星人出現了!他們對於身為地球人的婆婆與毛線充滿好奇,氣急敗壞的婆婆又大聲地吼著「別來煩我!」,扛著包袱遁入宇宙蟲洞裡。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位婆婆可能是「奇異婆婆」呢?!

在蟲洞裡所尋到的一處黑暗,絲毫沒讓婆婆憂懼,她反而感覺寧靜,終於能安安靜靜、不被打擾地專心織毛衣。當她一口氣織完三十件毛衣,終於有時間拿出包袱裡早就預備好的俄羅斯茶桶,一副若無閒事掛心頭,自是人間好時節的好心情,悠緩地喝杯茶,撫慰辛苦織毛衣的自己。然後,心滿意足的婆婆捲起布包回家,當她重返家門時,發現眼前的一切竟然與她離開時並無二致。

老婆婆終於不再臭臉,取出袋中毛衣給孫子們穿上,歡喜地迎接依然鬧騰與亂哄哄的一大家子。

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我想,「寫作」」二字可以代入任何女性想做的事情,就像老婆婆,她就想在嚴冬將至之前為孫子們織毛衣禦寒;也像所有閱讀這篇文章的你,辛苦繁忙於家事、工作、人際介面等種種複雜時,偶爾也想擁有一個宇宙蟲洞(自己的房間),遁入一處除了自己沒有別人的空間,能讓人心無旁鶩地喝茶、看書、拼圖、追劇……,不管做什麼,就是一段讓自己放鬆、跟自己好好獨處的的充電時光。當蓄養儲備好電力後,相信當你轉身打開門,又能施展多年鍛鍊的十八般武藝,繼續應付龐雜的人事物。

如果你從來沒有過自己的ME TIME,不如從現在開始,好好藉此《別來煩我》繪本,帶著孩子讀,也讓孩子跟著一起唸老婆婆的台詞(相信我,孩子們會比你更愛讀那句經典台詞),也給另一半或家人讀。讓他們能理解,你需要的,只是一段自我僻靜,不要任何打擾、不從事家務、暫時卸下母職、女兒職、媳婦職、妻職……,哪怕是三十分鐘就好的ME TIME。

此後,當你拿出這本書立在房間門口,家人們也能知道,這是你的公告:「接下來我要遁入宇宙蟲洞,請勿拍打餵食、請勿擅入,『現在是我的ME TIME!』」家人間也會彼此心照不宣,帶著幽默的心情放生讓你獨處。

祝福所有的讀者,都能擁有不被打擾的ME TIME,婦女節快樂!

文.圖/Vera Brosgol薇菈.布洛思寇 

譯/張淑瓊 ,親子天下出版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春日之犬》—你掙脫不了的是項圈,還是忘記自己擁有銳牙?

《春日之犬》這部繪本是膾炙人口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所出現的第三部童話,這齣韓劇在2020年播映時造成轟動,連帶的也讓劇中五部繪本在台上市時引發關注熱潮。

這部繪本可以單獨閱讀,即使不看劇也能明瞭作者創作心意,但如果有追劇,這部繪本恰巧可在捧讀時再次藉由劇中主角的性格映射,反思自己是否也如劇中人物的處境一樣,不自覺也過著如同春日之犬一般的境遇。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繪本主角是一隻擅長掩飾內心的小狗,長年被栓在大樹下,很早就學會熱切地搖尾巴撒嬌討人喜歡的謀生術。白天,牠總是充滿充滿活力蹦蹦跳跳,但一旦到了入夜時分,這隻小狗卻會嗚咽哀鳴,擾動深夜寧靜。大樹不解牠行為的反差,有一天動怒了。

春日之犬無辜地解釋道:「身體很誠實,所以疼痛時會流淚,但心是個說謊大王,就算疼痛也默不作聲,等我入睡後,才會在暗地裡低聲哭泣。心在哭,不是我的意志能決定的呀!

原來是因為春日之犬很想掙脫項圈,盡情在大草原奔跑嬉戲,但因為項圈綁縛,讓牠無法隨心所願。有一天,牠的心終於開口跟牠對話,並問牠,為甚麼不掙脫項圈,春日之犬回答,項圈綁得太久,牠早已遺忘掙脫的方法。

是不是很像我們被某些制約綑綁時,內心早已內建的標準說辭。

項圈是一個隱喻,是綁住你,困住你,讓你無法自由依照心意去實現的制約。

就像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的主角文剛太,他的項圈是,他認為他是被母親生下來照顧自閉症哥哥的工具人,一輩子只能活在哥哥文尚泰的保護者身份底下,他不能做自己,也不放手讓想自立的哥哥有生活自主的想法。

主角高文英也是,她的項圈是母親給她的制約,最象徵的是她標誌的一頭長髮,她母親認為,長髮代表高貴、公主氣質,於是多年來她維持一貫的長髮造型,彷彿剪短頭髮就是剪斷與母親(知名懸疑小說作家)的連結。

他們都困在別人所給的行為制約,日子久了,即使時空與環境變遷,他們也渾然不覺,繼續在制約下不由心地活著。就像春日之犬,只能在深夜裡獨自嚶嚶哭泣,哀鳴著自己的不自由。

想一想,甚麼是你脖子上的項圈呢?這是誰為你套上的?它限制了哪些實踐與行動的自由呢?

大樹,也是一個隱喻。它象徵看起來安全,有保障,如果脫離了,會讓你恐懼不安。你又被束縛在什麼大樹底下,想離開卻又害怕失去保護?

繪本裡春日之犬的心,給牠一段醒心的忠告:「你不是忘了如何掙脫項圈,而是忘了自己有尖銳的犬齒。

多麼睿智的一段話,提醒了我們可以反思自己此刻所擁有的資源與工具,是時候取用它們來鍛造成智慧利劍,為我們披荊斬棘,斬斷陳年舊縛,重啟新階段如心所願的人生。

願你不會被項圈束縛,每晚偷偷低聲哭泣,能像《春日之犬》一樣,拿出自行咬斷項圈的勇氣。」這是繪本作家趙龍想透過這本書給予每個讀者的鼓舞,也祝願每位閱讀文章的讀者,在邁入玉兔迎春的新年,擁有像兔子般強健的躍動力,為自己跳脫一切制約,奔向鴻兔大展的人生。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春日之犬》

文.趙龍  |圖.蠶山 |譯.簡郁璇 |尖端出版

《誕生樹》─初戀的悸動與靜心看自己的誕生樹

《誕生樹》繪本封面

文.圖/陶樂蒂 |小魯文化出版

誕生樹》繪本內頁

文.圖/陶樂蒂 |小魯文化出版

在2023年一月一日的這天,對於閱讀此文的讀者們,先在這裡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劇的習慣?2022年,幾部談「初戀」的劇集掀起話題風潮,如韓劇《那一年,我們的夏天》、《二十五二十一》、日劇《初戀 First Love》廣收極高的收視率外,集體意識似乎也憶念起逝水年華裡純粹而令人怦然心動的初戀時光,無論劇中或真實人生裡與初戀的結局如何,談起初戀,我們總會瞬間陷入某種頓號(標點符號)的時空,與過去的自己相遇。


有這麼一本也能勾勒起大家懷想純純愛戀的繪本,由陶樂蒂所創作的《誕生樹》。作者使用壓克力顏料及色紙等媒材,直接作畫並張貼在大張色紙上,纖細溫柔的筆觸,飽和的色調,營造出如童話般的溫暖氛圍,非常推薦大家一閱。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本故事裡有座小山城,每個孩子一出生的當天,他們的家長就會為孩子種下一棵誕生樹,於是,山林間有一棵樹與孩子同步成長。但獨獨只有小傑沒有,因為他的出生帶給父親極大的喜悅,迷糊的父親顧著歡喜得子卻忘了為他種樹。每一年生日,小傑只有餐桌上擬真的蛋糕樹陪他,但他其實更想跟朋友一樣,有一棵真的專屬於他的誕生樹,可以去照顧關心,而不是被吃進肚子裡。


說巧不巧,山林裡有一棵樹,竟然跟小傑生日同一天,於是,小傑總會假裝那棵就是自己的樹,偷偷地去關心與施肥澆水。而那棵樹真正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小米,喜歡穿著紅色洋裝的女孩。她注意到小傑的舉動,也好像知道為甚麼小傑要幫她照顧自己的樹。於是,在下次生日派對的那天,她發給從沒說過話的小傑一張派對邀請卡,於是詼諧又浪漫的故事就這樣開展了。

你是否曾想過,如果也有一棵專屬自己的誕生樹,會是什麼樣子呢?


《誕生樹》繪本裡以樹喻人,有「長得很快」、「長得很慢」、「長得很美」、「結實纍纍」、「長得很有特色的」、「受人喜歡的」……各色各款的樹,如果讓你直覺聯想自己樹的模樣,你會怎麼形容這棵樹?


傳說中,我們靈魂本源都有一棵象徵著我們生命樣態的樹,甚至,這一生,與你結下一段塵緣的人,也一起在這片森林裡共育成長。那棵象徵著自己生命樣態的樹,你可以說他是本命樹,或是生命之樹。這麼說來,感覺特別浪漫,讓人不禁想一探自己的生命之樹。

 

如果你也想試著透過內在視覺,看見自己的誕生樹,不妨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在內心跟自己說三次,「因為相信,所以我能看見。我想看見自己的生命之樹。


當這棵樹出現在靜心時的內在視覺時,請仔細觀察這棵專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樹。

 

它高不高?樹冠很寬大還是高聳入雲,又或其他姿態?樹葉形狀是怎樣的呢?顏色是鮮綠、深綠還是紅燦燦的?樹幹是粗還是細?可以試著擁抱自己的樹,仔細感受這棵樹的脈動,如果可以,也可以跟自己的樹對話。

 

然後,移開視線,開始觀察樹的周遭是否也有其他的樹存在。想一想,那棵樹代表著你生命裡的哪個人?在靈魂的本源裡,你們的氣根是相連的,共同汲取著大地媽媽給你們的滋養。如果你願意,也請給這棵樹一個溫暖的擁抱,讓它感受愛的力量。

 

當你在靜心裡看見自己的生命之樹,時不時要請你回來看顧它,為它施肥澆水,如果有進行靜心筆記的習慣,不妨記錄下每次觀察的紀錄,一段時間後,也許你會發現,生命之樹的狀態與你真實人生有著相對應的發現。然後,你會知道,當你越愛這棵樹,它長得越好,越能厚實你的內在,也能讓你在應對人生際遇或挑戰時,更從容、更充滿力量。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誕生樹》文.圖/陶樂蒂 |小魯文化出版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輪迴轉世是為了學會愛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繪本封面

文/圖 佐野洋子  步步出版社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佐野洋子最膾炙人口的繪本作品,自1977年出版以來,熱銷超過300萬冊,儘管發行已超過40多年,依然不減這部作品的魅力,經常是閱讀一次觸動內心一次,次次讀了都有不同的體會與感受。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請問我可以待在你的身邊嗎?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繪本內頁

這隻貓,死了一百萬次,也活了一百萬次,討厭每一世的主人,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死亡哭泣過。最後一世,他選擇轉世成街頭最華麗俊美的虎斑貓,當街上的貓咪都著迷於他的風采與轉世一百萬次的身世時,只有一隻白貓不理睬這些「包裝」,無論野貓如何炫技與炫耀轉世閱歷,白貓只是淡淡地回應。終於,虎斑貓選擇真誠告白,道出自己的真心:「請問我可以待在妳身邊嗎?」白貓點頭了。

他與深愛的白貓共組家庭,生養了許多隻小貓,他珍愛著白貓與貓小孩,絕口不提生死一百萬次的曾經。白貓老了,在安靜的咕嚕聲中離世時,這隻虎斑貓第一次感覺死亡竟如此哀慟,他在深深的哀傷中漸至平靜,在安靜中離世。

這一次,他沒有再醒過來。

貓,停止輪迴轉世了。

從故事裡,一起想想,貓做了甚麼,不需要再投胎轉世補修生命學分?

前一百萬世,他享盡各式主人(國王、水手、魔術師、竊賊、獨居老人、小女孩……)的寵愛,連一次都沒有愛上主人。每一次當他死去,只有主人傷心欲絕,他卻一點感覺也沒有,那麼每一世的生命對他來說,有意義嗎?會不會只是累積轉世的次數?

我們不知道這是我們來到人世的第幾次,到目前為止,這一世,你的生命,對你來說,有意義嗎?

我們再想一想,當主人用了貓不喜歡的方式在愛他的時候,貓曾經拒絕或是為自己做出甚麼行動了嗎?每一世,貓都是討厭所處環境,卻依然讓自己被禁錮在這份被愛裡。只有被愛,生命就圓滿了嗎?

想一想,你的課題跟這隻貓像嗎?當別人用一種不是你期待或你可以接受的方式在愛你,你都怎麼處理呢跟貓一樣,一邊討厭一邊卻又默默接受嗎?你覺得,這樣的生命圓滿嗎?

最後一世,貓當了自己的主人,收斂起他的驕傲,很認真的經驗自己的生命,不刻意炫耀他活了一百萬次也死了一百萬次,也不需表演特技博取注意,他只要是他自己,白貓就接受了貓,也愛著貓。當他開始自然的讓愛流動,愛人也被愛,生命對他來說有了意義,甚至是他最不在乎的死亡,也對他產生了衝擊。

想一想,你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了嗎?什麼是你定義自己的生命意義?你能在心裡描繪生命意義的畫面或文字嗎?生命意義或許不一定要很偉大,很有可能,就像貓一樣,生命的意義是,成為愛,體驗愛。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僅僅32頁,卻能完整地訴說了關於生、死與愛的人生奧義,是一本非常動人、值得入手的經典繪本。透過這部繪本,或許我們開始思考人生意義,也或許我們能領會,輪迴轉世是為了學會愛。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讓《花地藏》同理你的成長哀傷

《花地藏》這本繪本像是藉由日本石地藏的形象,呢喃地說著「再硬的石頭也會覺得痛」,對著成人世界的我們展開一場愛的抱抱之旅,期待著這個呼呼秀秀,同理與接納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心酸委屈,隨著閱讀進程,期待大家在闔上繪本的一瞬,能夠感受書腰所寫:「這個故事將撫順任何心中的不安與騷動,為任何失落的、荒蕪的、鬱沉的漫長等候,帶來微光照路。」

不管我們曾經幻想過長大後會成為什麼,行至今日,驀然回首,那句電影《幸福路上》震撼人心的提問:「你,成為你理想中的大人了嗎?」是不是,我們也同樣迷惘?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在人生道途裡,我們可能如同一開始的巨石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才是山高的證明。遭遇跌宕,被人踩在腳底,後來巧遇慧眼伯樂,洞悉巨石裡藏有大佛的內蘊,在雕琢過程,雕刻師卻殞命。繼之而起的雕刻師將巨石化為一尊微小的地藏,奉在路邊成為有願之人的寄託。但仍然無奈地遭逢命運的撞擊,完好的身軀卻因意外在胸口撞擊出了裂縫,而這裂縫卻因緣際會地,開出蒲公英的花朵,因此成了世界第一的花地藏。


波斯的蘇菲派詩人魯米曾說:「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生命裡的傷,往往成了淬鍊我們精進的沃土,當下承傷的我們或許痛不欲生,但漫漫的癒合路,會在傷口之上,長出力量。如同繪本裡巨石的經歷,我們往往不知道生命裡有其因緣,在這之上有更大的恩典與慈悲正笑納著我們的眼淚與跌跌撞撞。


花地藏的美不在於傷,花地藏的美在於,在傷之上有了美,有了希望。如同蒲公英的孢子,隨風展曳,帶著老婆婆或任何人的衷心祈願,飄向不知名的遠方,落土生根,讓見著它的人都心生歡喜,風一吹拂,又形成愛的擴展與善的迴圈力量。

如果你也對《花地藏》的故事觸動,邀請你一起閉上眼睛,跟著進行一段故事靜心。


找一處舒適的地方落座,或坐或躺都可以。閉上眼睛,調勻你的呼吸,感覺自己進入一處沉謐的寧靜。慢慢的,感覺自己進入一間放映室。裡面正在播映,名為《細數生命傷口》的紀錄片,而記錄片的主角,就是你。


你發現,這部影片有好幾處標記,都是生命裡受傷的曾經,那些被深深刺痛的、不被理解的哀傷、不被接納的過去、被辜負的、好辛苦的咬牙苦撐,那些想起來都覺得胸口莫名的痛,那些啊,都是生命的傷口。


像花地藏一樣,是會痛的傷口。是生命裡晦暗的洞穴。


有一段,你受傷很深的紀錄,你馬上就能想起來,雖然,那是很少跟人談起來,自己也不太想去碰觸的傷口,或是曾經跟人說過,卻從來不被懂,不被同理接納的曾經。


那時,發生了甚麼事情?那事件發生至今,感覺最受傷的是甚麼?現在,邀請你當一回自己的時空超人,扮演最懂自己的知己,靜靜聆聽過去的自己的傾吐。然後,請你告訴過去的自己,你懂,完全理解,你心疼他。試著拍拍他的背,告訴他,辛苦了;讚許他,真的,好勇敢、好不容易啊!


現在,感覺一股暖風吹向生命傷口的這一處。風裡,有希望的種子,輕輕地,落在傷口處。陽光照進傷口,你能感覺生命之水澆灌了傷口,那處承傷開始有了自我癒合的能力。


慢慢地,你能看到,生命傷口處,有新綠萌芽,有枝枒綻放。漸漸地,你能看見,傷口處,開花了。


每個人的傷口都有自己的生命歷程,每一朵開在生命傷口處的花朵都各有風姿。

專屬你的這一朵,花的形狀是什麼模樣?顏色呢?聞起來有沒有香氣呢?


就像桔梗花的花語是真誠不變的愛,波斯菊的花語是永遠快樂,開在這處傷口之上的花,如果讓你定義花語的話,你會怎麼說呢?給自己一點時間,好好地形容它。


請拿出靜心紀錄筆記本,寫下來,告訴自己,這就是你的生命之傷的花語。謝謝過去的自己,是他的經歷與勇敢,讓現在的你可以沿著生命縱軸成長,讓你有力量照護過去,並且給傷口滋養修護,綻放出希望之花。


推薦給任何成長負傷的人,就讓《花地藏》的微笑,同理與安撫內衷無法表露的憂傷,祝福你,擁有治癒傷口的力量。


文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花地藏》文/海狗房東 圖/楊文正 |維京出版社 

繪本連結

https://www.tmac.com.tw/book/book_f2.asp?category_id=6&subkindid=1&subsetid=31&items_id=3186


花綻放,石頭重生了

花地藏》文/海狗房東 圖/楊文正 |維京出版社

一朵花,一朵金黃色的小太陽

花地藏》文/海狗房東 圖/楊文正 |維京出版社

佐野洋子《被生下來的孩子》-我們都是為了愛而降生人世

常常我們遇到創傷事件時,最想問的是,「到底為什麼我要來到這人世間受苦?」遭遇挑戰與磨難時,我們會問:「為什麼是我?」

佐野洋子的《被生下來的孩子》是我認為最適合解釋我們為何降生人世,甚至訴說胎內記憶都是最好的一本繪本。雖然是絕版繪本,但在圖書館與二手書店應該都還能尋到。在佐野洋子的眾多繪本著作中,這本一直是我心中第一名的療癒繪本。

請按「展開鍵」續讀下文…

書中的主人翁,一個本來對甚麼都沒有感覺的未生靈,在星際間遊走備感無趣,決定來到有山有水有人煙的地球。但無論遇見什麼,他都面無表情,就連獅子吼都無法撼動他。他從大自然來到都市,儘管街上瀰漫著剛出爐麵包與新鮮水果的香氣,車水馬龍的熱鬧鳴笛聲,都無法打動他。但他卻被一對母女的互動而開始動心。

當小女孩受傷奔回家跟母親哭訴,母親愛憐地為她清理傷口、敷藥、哄睡。這幾幕畫面太動人,當下這個未生靈就此決定要投胎。

就像電影《靈魂急轉彎》裡的22號,找不到生命之火因而不肯投胎,但某一天他找到了,於是決定投胎了。繪本裡的未生靈,同樣的,沒有對任何事情產生繫絆感前,一切與他毫無干係,但當有一天,他發現了人世間一句最有力量的話語時,他決定投胎來人世體驗。

佐野洋子的《被生下來的孩子》畫風與文字極其令人觸動,未生靈的純真與可愛彷彿能觸動我們內在深底的一處溫柔。想一想從我們所出的孩子,他們為什麼選擇來當我們的孩子呢?

莫不是要來對著我們喊這句人世間最具有力量,最神奇的話語:「媽媽。」而我們註定要跟孩子交織成就一段彼此成長的人間路。

每次帶著大人閱讀《被生下來的孩子》後,我會接著在靜心中帶領大家閱聽一首日文歌曲。《いのちの理由》,生命的緣由,這首歌的詞譜寫的真好,是最好的靜心藥引。

歌曲的大意是,我們是為了與父母、手足、朋友、愛人相遇而來;我們是為了傷害或被傷害而來;我們是為了救人或被救而來;我們都是為了經歷一些人間苦海的翻騰,終至有天抵達喜樂的彼岸而來。我們是為了愛,為了變得幸福而來。

邀請你也一起閱讀佐野洋子的《被生下來的孩子》,闔上書本之際,將雙手的手掌輕輕覆蓋在心房上,在這首《いのちの理由,生命的緣由》歌曲中,喚醒你憶起,我們來這塵世一遭,是為了變得幸福,為了愛而來的生命約定。章為撰文者感受延伸,非原著作家的理念。若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いのちの理由|生命的緣由》詞曲/Masashi Sada  譯/夏一古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與父母相遇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與兄弟姐妹們相遇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與朋友們相遇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與心愛的你(妳)相遇

就像春天到來,百花自然綻放

秋天一到,萬葉枯黃凋零

誰都是為了變得幸福而來到這世上的呦

就像花謝過後,結出的是喜悅的果實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傷害在某處的某人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遭受某處某人給我的傷害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接受某處某人給我的救助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救助某處的某人

夜晚時分 黑暗壟罩大地

晨起 日照光耀大地

誰都是為了變得幸福而活的呦

苦海的彼岸 迎向我們的是滿心的喜悅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與心愛的你(妳) 相遇

我之所以來到這世上 是為了守護心愛的你(妳) 

 

日文歌詞原文:

いのちの理由》詞曲/Masashi Sada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父と母とに出会うため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きょうだいたちに出会うため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友達みんなに出会うため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愛しいあなたに出会うため  

春来れば 花自ずから咲くように 

秋くれば 葉は自ずから散るように  

しあわせになるために 誰もが生まれてきたんだよ 

悲しみの花の後からは 喜びの実が実るように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何処かの誰かを傷つけて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何処かの誰かに傷ついて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何処かの誰かに救われて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何処かの誰かを救うため 

夜が来て 闇自ずから染みるよう 

朝が来て 光自ずから照らすよう  

しあわせになるために 誰もが生きているんだよ 

悲しみの海の向こうから 喜びが満ちて来るように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愛しいあなたに出会うため 

私が生まれてきた訳は愛しいあなたを護るため ====================================

《いのちの理由》詞曲/Masashi Sada

Youtube

Apple Music

Spotify

KKBOX